唐山滦州市:创新路径提升农村垃圾治理水平

创建时间:2021-02-01 08:09:10
信息来源:河北住建 日期:2021-01-31

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。2020年以来,唐山滦州市为有效破解农村垃圾收集难、运输难、处理难等痛点,以500个行政村和乡道为重点,按照“清扫保洁、洒水降尘、垃圾清运全部市场化”模式,强化网格责任、常态巡查、市场运行和绩效督考,精准发力、精细管理,全市农村面貌得到显著改善,打造出滦城街道范庄村、响堂街道老陈营村等“美丽中国河北样板村”,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感、获得感持续增强。 

突出责任落实“高效化”,为农村垃圾治理凝聚合力

坚持把“农村垃圾治理”作为关系群众福祉的大事,摆在突出位置,主动作为,强力推进,构建起严密有效的责任体系。

突出“一把手”推动。市委主要领导5次听取工作汇报,亲自研究部署、亲自督办落实;组建农村垃圾治理工作领导小组,先后5次召开推进会,制发《滦州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方案》,细化工作分工,市委书记、市长亲自挂帅,四大班子领导分包负责,高效传导压力。

层层压实责任。牢固树立全市“一盘棋”思想,狠抓市镇村三级整体联动,确定城管执法局作为监管单位,发挥牵头抓总作用;严格落实13个镇街属地责任和部门职能作用,做到各镇(街)书记、镇长负总责,班子成员包片、机关干部包村;村“两委”为责任主体,村干部包块、党员包户,逐级签订责任状,切实形成一级抓一级、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。

加大财力投入。为确保工作实效,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,实现了“四个增加”,即增加保洁员工资,由每人600元/月增加到每人800元/月。增加保洁员数量,按照每100户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,共配备保洁员1700人,比以前增加214人。增加收集设备数量,按照每户配置一个的标准,采购20L小垃圾桶18.2万个;按每25户配置一个的标准,采购240L大垃圾桶8321个;同时,配备人力携桶式三轮车985辆、电动三轮89辆。增加清运车数量,为确保达到日产日清标准,配备8吨压缩车60辆,比以前增加16辆。

微信图片_20210201100010

突出日常管理“精细化”,全面提升农村垃圾治理工作质效

把提升农民群众幸福感、获得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从细微处着手,做细做实每一个环节,确保工作取得扎实实效。

坚持分片治理,推行市场化运作。根据全市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分布实际,将全市500个行政村划分为三个片区,城管执法局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三家以上企业,深入推进“镇村保洁收集、企业清运、市处理”模式,力推农村生活垃圾市场化运作及交通国、省、市道路保洁清运提质提效,力促美丽乡村提档升级。

细化工作标准,确保各负其责。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加强农村保洁员队伍管理,农村保洁员实行交接任务清单制,按照《清扫保洁标准》,逐人制定工作标准,做到村庄内公共区域的道路路面、沿街门店、房前屋后、广场、道路两侧边沟及可视范围内无垃圾、杂草;村庄内道路两侧无成堆垃圾、无漂浮物;坑塘全天巡回保洁,做到随产随清、车走地净。此外,各村按每户配置一个小垃圾桶标准发放到位,按每25户配置一个大垃圾桶标准发放到位;按照村内每500人设立一处垃圾集中收集点的原则,要求每日定时将垃圾桶内垃圾倒运到垃圾集中点,由压缩转运车收集处理。每增加500人便增设一处垃圾集中收集点,便于企业集中运输处理,提高运输效率。 

瞄准治理目标,注重试点先行。大力开展农村街道“两面净”专项清理攻坚,实施“123工程”:围绕一个目标,即实现各村庄内、村庄周边无垃圾;确立两个步骤,按照整治要求和标准,每镇确定一个标杆村,发挥示范引领作用;其他村对标达标,实现环境全面提升;把握三个层面,即村清理、镇验收、市考评,确保整治效果。此外,按照20%的比例,重点选取国、省干道沿线村庄先行开展垃圾分类试点。

紧盯积存垃圾整治,开展专项攻坚。组织各镇(街)、村(居)集中力量,对积存垃圾进行全面彻底清理。重点对城乡结合部、高速公路、铁路沿线、国省干线周边村庄,重点河流周边傍水村庄可视范围内的垃圾进行了全面清理,确保不留死角死面。

微信图片_20210201100104

微信图片_20210201100117

突出绩效督考“实效化”,确保农村垃圾治理工作落细落实

充分发挥制度治本优势,推动农村垃圾治理往深处走、向实处落,真正在垃圾治理工作中释放制度活力。

“常态长效”的督导机制。市委、市政府督查室关口前移,真督实查,发现问题、整改销号;市农村垃圾一体化办公室专业指导,强化标准;市城管局成立两个专项督导组,对各镇(街)进行督导检查,对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各镇、物业公司限期整改。今年以来累计督导检查40余次、下放督办卡15份。督导运营企业加强动态管理,充分运用车辆GPS调度平台,实时监控运输辆满负荷作业,全面提升运输效率。

“奖罚分明”的考核机制。加大考核奖惩力度,制定了《农村垃圾卫生考核细则》,联合纪委监委、财政局、农业农村局、交通局等相关部门每月对清运公司进行考核,打分结果作为拨付环卫费用的主要依据。各镇(街)对村(居)卫生保洁、垃圾收集工作逐月考核,考核结果与村(居)干部绩效工资挂钩,形成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,激励企业和镇村争上游、当先锋。

“共治共享”的宣传机制。积极发挥社会整体联动优势,发动全民共建美好家园、共享整治成果。市电视台开辟专栏,跟踪报道,表扬先进,鞭策后进,形成农村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。各镇(街)通过张贴宣传条幅、发放明白纸、公告等形式,营造农村垃圾治理常态化、科学化浓厚氛围,培树广大群众文明意识,自觉主动支持配合垃圾清理工作,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、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。

编辑 李三 

审核 吴玉玲